大家好,小跳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小語種那個最好學,什么小語種最好學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眼看著還有兩個月就要畢業了,可是上海某大學西班牙語專業大四的林峰(化名)一點沒有即將畢業的喜悅和興奮,因為到現在他的單位還沒有落實,“在各種招聘會上需要西班牙語人才的單位相當少,而我們專業一年的畢業生就有四十幾個,到目前為止,落實單位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同學還在從事一些兼職的翻譯工作。
2、 ”和林峰處境類似的同學并不是少數,近年來,高校的小語種專業“熱”持續不減。
3、據了解,山東大學去年的小語種計劃招生100人,實際報考人數就有1500多人;而在北京地區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等6所招收小語種的高校,小語種專業的錄取比例竟高達40∶1。
4、 報考熱也激發了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小語種招生的行列中來。
5、例如德語專業,解放初,全國開辦此專業的學校只有4所,現在則增加到50多所,僅在上海,目前就有8所大學開辦了該專業,每年畢業的本科生就有300多名。
6、 小語種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社會的需求量是否也在不斷增加呢? “全班16人,參加考研的就有7人,剩下的9名同學所從事的工作都跟德語沒什么關系!”復旦大學德語系去年畢業的陸同學說,“并不是不想找專業對口的工作,只是目前社會上需要德語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太少了。
7、” 據了解,小語種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去往政府外事部門和外資企業。
8、然而,從最近幾年外交部、商務部等部委公布的招聘崗位來看,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有限,且門檻也很高。
9、例如,在外交部公布的2007年錄用計劃中,德語畢業生的需求量只有14名,其他小語種的需求更少,大都在1~2名。
10、 外資企業對小語種翻譯人才的吸納量也有限。
11、記者在上海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的網上招聘會上看到,每年在滬的外資企業通過外服公司發布的全職小語種翻譯崗位很少,提供的每10個崗位中屬于小語種的只有1個,且大部分只是兼職或短期的工作。
12、 面對小語種用人單位稀少的現狀,小語種專業的畢業生不得不去和其他專業的學生競爭跟本專業毫不相關的職位,如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
13、“在招聘會上,招聘方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英語能力,而不是你所學的小語種專業水平的高低。
14、對于大部分的小語種畢業生,他們在應聘時的優勢顯得越來越少了。
15、”一名德語專業的魏同學說。
16、 還有不少小語種的本科生畢業時為了緩沖就業壓力,選擇了考研。
17、學阿拉伯語專業的王同學告訴記者,“當初選擇考研,就是希望研究生畢業后能找到好的工作。
18、”記者調查發現,有類似想法的小語種專業的碩士生在校園里占了70%左右;同時,每年小語種本科生參加考研的學生還在不斷增加,以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級德語專業為例,畢業生有60人,選擇考研的就占了三分之一。
19、 但考研似乎也并不能完全解決就業問題。
20、記者在上海某高校了解到,該校今年就要畢業的阿拉伯語專業的5名研究生,還無人跟用人單位簽約。
21、該專業的一名研究生表示,要么工作單位跟自己的專業不對口,要么是自己的學歷仍然還不夠高,這主要是針對一些想去高校當老師的同學,因為目前開設有該專業的高校大都要求新引進的教師必須要有博士學位。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